本篇文章1086字,读完约3分钟
在23日举行的亚洲信用体系建设峰会上,与会者表示,西方信用评级机构垄断国际评级市场话语权,将对亚洲和全球经济带来风险。 亚洲各国有必要增进合作,设立承担亚洲评级责任的新的评级机构。
西方国家主导着评级市场
法国前总理、世界信用评级集团国际顾问理事会主席德维尔潘表示,亚洲地区应建立更好的独立性、多样性、公众信服力的当地信用评级机构,并据此构建模范的国际信用评级体系,最终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全球信用评级联盟。
李克强总理去年10月在出席第16届东盟中日韩( 10+3)首脑会议时提出,要建立亚洲货币稳定体系、亚洲信用体系、亚洲投融资合作体系,促进区域金融稳定和经济快速发展。
德维尔潘表示,目前,信用评级规则仍在西方制定,标准普尔、穆迪、惠誉3家评级机构占全球信用评级市场份额的96%。
针对欧美三大信用评级机构在近期全球金融危机前未能较为有效地预警风险,澳大利亚前总理、世界信用评级集团国际顾问理事会成员陆克文表示,由于独立性问题和对一些国家的偏见,西方评级机构的评级出现了扭曲。 总部设在纽约的评级机构可能无法观察亚洲、非洲的情况,甚至中国不同省份固有的多样性,更不用说其他小经济板块了,这就是问题所在。
金融改革提出新的要求
世界信用评级集团理事长关建表示,应设立承担亚洲评级责任的新评级机构,构建“国际双重评级体系”。 关建中表示,亚洲信用体系是由信用关系联系起来的区域资本流动体系,建设这一体系必须推进债权债务关系的跨国组合。 如果没有合适的跨国新闻辅助模式,评级机构只搜索疑问,无法迅速提供评级新闻以建立地区信用关系,从而影响评级新闻的质量。 因此,建立支撑亚洲评级一体化的信用新闻服务体系制度成为必然选择。
世界信用评级集团成立于年,总部设在香港,是一家非主权信用评级机构,分别由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的3家独立评级机构共同设立。 23日,世界信用评级集团国际顾问理事会宣布成立。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表示,金融改革对信用评级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金融体制改革必须降低公司融资价格,放宽金融准入。 新的民间金融机构进入市场后,给信用体系建设带来了巨大的诉求,因此要求国内建立覆盖范围较广、能够真正提供信用评级服务的信用评级体系。 此外,建立多层资本市场,扩大公司直接融资比重,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也对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进入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投资者需要鉴别信用,在这种情况下,信用评级系统可以为投资者服务。 在人民币逐渐形成美元、欧元和“三足鼎立”的国际货币存款体系的情况下,还需要建立多元制衡的国际信用评级体系。
标题:“业内人士建议亚洲树立新型信用评级机构”
地址:http://www.chinaktz.com.cn/zhjjsp/11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