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记者胡健从北京出发
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18日公布的《年中国人口总量和结构变化情况》,2002年,中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比例首次减少。
报告显示,由于生育继续维持低水平,老龄化加速,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为74.4%,比上年微减0.1个百分点。
有观点认为,劳动力比例下降,意味着中国的人口奖金已经处于“危机状况”,以低廉的劳动力价格维持的经济高增长的未来也有可能不可持续,这将成为未来经济“硬着陆”的重要诱因
但是,《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许多劳动经济学家不赞成这一观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所长蔡舫表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将至少再给10年机会继续利用中国的人力资本。
人口结构发生了两大变化
《年中国人口总量和结构变化情况》报告清晰地表明,中国人口结构已经开始发生的两个明显变化。 一是年末,中国城市人口6907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00万人,农村人口减少65656万人,减少1456万人,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 二是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比例自2002年以来首次减少,年为74.4%。
对此,蔡舫表示:“中国人口的特征是‘在发财之前就变老’。 “先老”意味着人口结构发生变化,人口老龄化开始,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下降,意味着我们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特征开始丧失; “不富”意味着我们的技术还没有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技术密集型产业也没有比较的特征,旧的比较特征开始消失,长时间得不到新的比较特征,处于比较不自然的状况。 ”
另一方面,中国的城市人口首次超过了农村生活的人口,但许多专家认为,由于被统计为城市人口的一部分人实际上是在城市打工的外国劳动者,所以他们不享受市民的基本公共服务。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还警告说,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也将带来许多新的挑战。 一是城镇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 二是农民进城后,城市各方面的资源供给包括生活资料、水、电、交通等进一步增加压力。
蔡舫告诉《每日经济信息》记者,我们一些城市1/3的劳动力是外国劳动者,这就是中央政府采取渐进式户籍制度改革的原因,这个制度可以由地方政府去摄像机决定,如果你想给予他身体的正式身份,你可以给他
中国劳动力竞争的特点依然存在
过去40年,由于经济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生育水平下降,在老年人口未加速增长的情况下,中国经济提供了30多年的人口红利,大量劳动密集型公司将中国的就业率维持在较高水平,除了土地、技术、资本等因素外,还成为了推动经济增长的另一个因素。
但是,这种模式显然已经到了十字路口。 蔡舫认为,以廉价劳动力推动经济增长的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从经济增长理论来说,在劳动力有限不足的时候,如果只持续投入资本,生产者就会遇到报酬减少的现象,从而无法获得相应的经济增长动力。
但是,在“人口红利”消失后,中国会不会陷入“中等收入国家的陷阱”,甚至经济会“硬着陆”的问题,很多研究者的回答是否定的。
蔡舫认为,目前从沿海地区转入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将提高当地劳动力水平,延续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特征,并能为中国再争取10年。
《德勤中国制造业竞争力调查》从产业的角度阐述了中国劳动力特征仍然可以持续的原因。 报告指出,在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背景下,劳动力资源仍然充足,我国劳动力资源的特点是随着我国制造业结构的变化,可以提供足够数量的教育程度的劳动力。
“今后十年,劳动力质量高的it、机械设备、化工等制造公司将享受充足的劳动力供给和低廉的劳动力价格。 ’德勤的报告是预料中的。
标题:“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十年来首降 人口红利或现转折”
地址:http://www.chinaktz.com.cn/zhgnzx/2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