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53字,读完约5分钟
被认为是中国经济最大难题的顾客物价指数从1月份的4.5%迅速下降到5月份的3%,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想。 经济增长率从去年第四季度的8.9%降至今年第一季度的8.1%,同样出乎意料。
这两个指标基本上代表了上半年中国经济的整体表现。 起伏不定,喜忧参半,不同行业的表现常常出乎意料。
如果战胜通货膨胀是去年中国经济事业的中心,那说明上半年的形势已经是稳定增长的一年。 许多专家预计,二季度经济增长率很可能回升至8%以下,与年初设定的7.5%的增长目标非常接近。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5月的考察中强调要把稳定增长放在更重要的位置,证明形势非常严峻。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互动的加强在经济下滑阶段表现明显。 由于以铁矿石为首的资源性商品和大宗商品价格暴跌,中国顾客纷纷取消订单,在价格谈判中消沉的供应商迫在眉睫。
美国经济持续低迷,欧洲都柏林危机日益恶化,全球经济短期看不到衰退的曙光。 因此,国内外媒体都在密切关注中国用什么手段稳定经济增长,帮助世界经济走出泥潭。
世界之所以被中国寄予厚望,是因为尽管中国和世界一样面临许多困难,但其基本面依然良好,经济增长率的下降越来越得到积极调控的结果。 为了实现增速回升,中国有充分的政策选择。
今年以来,中国已经开始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款利率,但这两个数据仍然位居前列,在空之间巨大。 许多专家和机构预测,年内央行将根据经济运行情况多次采用货币工具释放流动性,为经济增长“加油”。
中国健康的财政状况为刺激国内支出提供财力支持,同时这种支持与节能减排、经济转型密切相关。 目前,中国已经推出了新的节能家电补贴。 农村医疗保险体系的完善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的提高也将为费用的扩大注入新的动力。
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最迅速有效,在中国多年来的高速经济增长中,基础设施投资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是否会因经济下滑再次扩大投资成为上半年国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 特别是一些西方媒体和经济学家断言,过分依赖投资会导致生产能力过剩和设施闲置等后果,从而导致金融危机。
他们的论断很大程度上缺乏对中国的了解。 以交通基础设施为例,无论道路、铁路、水运,无论是发达的东部沿海还是欠发达的西部内陆,中国的基础设施依然负债累累,大多数项目竣工后不久就达到了运力饱和。 关于产能过剩,目前只存在于很小的周期性领域,一旦经济恢复,这些产能又将全面运转。
因此,增加基础设施投资仍然是中国政府可以选择的手段,事实上,今年以来,发改委新建设项目的速度明显加快。 但是,与上次的4万亿元刺激计划相比,项目的领域布局更合理,前瞻性更强。
尽管中国经济增长率预计在未来几个月内将低于7.5%的水平,国内外主流观点认为有望软着陆。
房地产市场调控与经济增长的矛盾、地方政府债务负担问题、股市绩效与经济增长脱节问题、对银行资产质量的担忧、欧美经济不景气带来的外需下降压力等困扰中国经济的问题依然很多。 一些问题一旦爆发,将对中国经济造成毁灭性的影响。
幸运的是,中国政府的事前调整微调政策缓和并解决了许多问题。 迄今为止,还没有看到中国希望通过放松房地产业管制来拉动经济的信号。 尽管地方政府不断有放松管制的冲动,但每次都被强制压制。 当地方政府的债务有可能成为风险时,中央政府宣布收回地方政府的债权。
今年以来,中国银行系统的放贷确实有所增加,但这一增长率从比率上看还微不足道,甚至不足以威胁银行系统的安全。 无论是利润水平,还是风险准备,中国的银行都是世界最高的。
特别是中国的保增长与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密切相关。 新增加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相当比例地用于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核能发电等新能源行业。 节能家电、led照明等节能产品从生产到费用都享受税收优惠和节能补贴。 在这个过程中,落后的生产能力正在逐渐被市场淘汰。
最引人注目的金融改革也在保增长中触及核心区域,利率市场化开始,人民币汇率波幅持续扩大,人民币在贸易结算中的份额迅速上升,民间金融改革的试点逐渐被推开。
目前,中国经济最大的不确定性仍然在于欧洲都柏林危机如何快速发展,美国经济能否恢复。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甚微。 虽然今年上半年的外贸状况比预期稍好,但依然不是很快就能期待的增长点。 相反,当欧洲都柏林危机走向最坏的结果时,萎缩的外需有时也会降低经济增长率。
据综合权威机构测算,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率在7.5 %~8 %之间,六月份顾客物价指数将进一步下跌至2.5%左右。 与金砖四国的其他成员相比,这已经是很好的成绩了。 今年上半年实施的财政货币措施在第三季度开始见效,中国经济探底的稳定预期非常强烈。 海外投资机构最近发表了仔细观察中国的观点,为申请在中国投资而排队,可以认为是例证。
标题:“二季度我国经济增长或在7.5%至8%之间”
地址:http://www.chinaktz.com.cn/zhgnzx/1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