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71字,读完约2分钟
本网北京9月29日,电力人口老龄化无疑给民间资本养老机构带来了难得的快速发展机会,但据记者采访,尽管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许多相关规定,但落实仍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近年来,大城市是财主,为了有商业价值的土地开发,许多养老院遭遇了搬迁的浪潮。 北京南苑社会福利中心由于所在地区全面推进城市化建设,在本土本乡找不到适合养老机构建设的地方,只能将目光投向近郊的大兴区。
为了保存原南苑乡敬老院的资质,从2007年初到2009年7月,北京南苑社会福利中心投资者、北京鑫福海工贸集团董事长陈重才联系了几个职能部门,虽然不记得克服了障碍,但已经办好了所有相关手续。 600张床位的养老院从开工到入住只花了9个月。 “如果我们不是把社会公益作为事业来做的话,光找土地的困难,会损害很多社会投资者的积极性。 ”陈重才说。
“我决心加大投资,但拿地是最大的门槛。 ”多家养老院的负责人说,土地交给房地产商后,很快就会获得很大的收入。一旦成为工业用地,马上批到有税收的养老院,就看不到现成的利润。 各届政府、各领导人都有任期,他们需要做出一点业绩。
一位投资者表示,民办养老院是公益性的微利加风险领域,如果波折不顺利,最快需要10年的市值拿地,在此期间如果没有其他资本注入,这种养老院肯定无法长久经营。 在许多博弈过程中,政策和现实成为了大矛盾体。 身心俱疲、债台高筑的投资者,再多坚持几遍也不容易,只能看着养老院的谢客关门静静地消失。
另外,民间资本介入养老机构不仅受到土地难找的困扰,而且中央和地方明确规定的水、电、煤、热、言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也无法立即落实。
不仅如此,老人们在选择养老设施时,可能首先不要在意公务和民营的区别,而是要考察住在这里看病是否方便。 根据在几个城市的调查,内置医务室的养老院在所有养老院总数中比较少,仅有少数具备定点医疗资格。
北京市政协委员吕璞说,一些设在养老院内的医疗服务机构不在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内,老人们生病必须到定点医院就诊,延长时间,折磨人。 有关方面应促进养老机构与医疗保险的对接,应对远郊民办养老院人员入住偏低的问题。
据悉,截至2011年底,北京401所养老设施中,只有32所拥有定点医疗资格,比例不到十分之一。 另外,近200所养老设施没有内置医务室,没有与周边医疗机构进行书面协商,所以老人因病只能去医院就诊。
标题:“民资养老机构的困境:政策一大堆 落实难到位”
地址:http://www.chinaktz.com.cn/zhgnzx/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