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传达了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作为全年粮食生产重点的秋粮,到10月25日已收获10.1亿亩,完成种植面积的86.4%。 各地田间测量产量,看实际收获情况,丰收已经确定。 加上夏粮和早稻,全年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预计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9年增产。
美国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九连增”将为主要农产品较有效供给、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为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转变国内经济结构提供有力支撑。
在高起点、高基数上,“九连增”是如何实现的? 在气象灾害、生物灾害频发复发的情况下,在价格上涨和国际市场波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粮食连年增产的支撑是什么?
政策力度——农业补贴政策重新调整,平均每生产一斤粮食,国家补贴0.14元
走在基层(金秋季节,黑龙江省大庆市谷物高产的刘宏伟2000亩玉米获得丰收。 “每亩可增收500多元,离不开国家的好政策。 除粮食补贴外,滴灌技术也得到市县的补贴,增产效果“杠杠的”。 ”
“要促进粮食生产,政策是关键。 ”韩赋先生这样说道。 在去年首次突破1万亿元的高起点上,今年中央财政继续增加“三农”支出,预算达到1228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9%。 去年秋冬播出前,中央财政首次提前支付农业“四补贴”和高产建设资金1300多亿元,支持农民购买化肥、种子等生产资料,再次上调小麦最低收购价,提前公布,每斤上涨0.07—0.09元。 2月2日,早籼、中晚籼、粳稻最低收购价公布,每斤上涨0.12—0.18元。 这是我国实行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政策以来,整体涨幅最大的一年。
据农业“四补贴”资金测算,平均每生产一斤粮食,国家补贴0.14元。 随着中低产田改造、土壤测量用施肥、病虫害防治统治等一系列项目的实施,我国粮食生产的基础更坚实、底气更足、效率更高。
补贴力度不断加大,如何让有限的政策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 今年中央财政的农业补助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首次大面积集中实施了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的关键技术补助政策。 2月29日,中央财政将拨付10亿4000万元,补助东北水稻大棚育苗、南方早稻集中育苗、冬小麦产区实施“一喷三防”等防灾减灾稳产增产技术。 4月初,中央财政再次拨付22.75亿元,对东北地区抗旱“坐水种”、冬小麦产地“一喷三防”、西南干旱地区玉米观膜、“稻油”三熟制油菜“一促四防”给予补助。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表示,今年重大技术宣传补贴力度空前。 从“联地补贴”到“联技补贴”的转变,处理了技术落地、技术到位的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农民使用先进技术的积极性。 内蒙古扎伊旗巴彦加勒镇的一位农户表示,往年只能“下水种植”40多亩,今年干旱更严重,但由于有配套资金的支持,家里90亩土地全部种植玉米,实现了全苗
在中央财政补助政策的带动下,“一喷三防”补助有助于小麦主产区产量损失减少90亿斤以上; 通过集中进行育秧补助,南方早稻产区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20多万亩。 从面积的补充到技术的补充,政策导向的调整,有力地保障了全年粮食旺季的增产。
科技支持——将专家产量转化为农民产量,单收贡献率超过65%
走在末端(金秋季节,江苏农垦新洋农场万亩稻田一片金黄,红色大型联合收割机伸出7米多宽的手臂,轻松地在田里奔跑。 “新洋农场去年实现了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 这台联合收割机一天能收获500亩水稻,可以说是联合收割机中的“航空母舰”。 ’新洋农场党委书记王新自豪地介绍说,结合农业机械化和科技增产措施,新洋农场今年的水稻预计每亩比去年增产60斤。
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粮食生产突破资源约束、实现稳定增产的基础性支撑。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强调加强农业科技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以公共财政为主导,完善机制体制,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和支持现代农业建设。
如何将专家产量转化为农民产量? 农业部以高产生产为平台,整合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制作粮食高产示范片,率先宣传公路品种适宜、抗灾增产技术实施、农机农艺结合创新,用生动的教材向农民展示科技力量 今年,全国小麦高产达到1万亩2400个,比上年增加850个,示范片平均亩产450—500公斤,比全国小麦平均单产高30%以上。
粮食“9连增”,单位生产贡献率超过65%。 优良品种与良法相结合,逐步发挥增产潜力。 今年年初,农业部发布了160个主导品种和100个主导技术,组织专家分地区、作物、农业期提出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指导农民和技术人员科学种粮。 从深松整地到适期播种、肥水运筹到病虫防治统治,全年10多项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构成了完整清晰的粮食高产路线图。
标题:“我国粮食“九连增”是怎么实现的”
地址:http://www.chinaktz.com.cn/zhgnzx/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