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17字,读完约5分钟
记者杨艹张敏在北京
虽然保障房一直是“两会”的焦点,但今年的问题似乎尤为突出。 根据国家要求,今年新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700多万套,基本建设500多万套,包括去年结转的部分,保障房建设工程量将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这无疑将继续加剧资金困境。
昨天( 3月7日)下午,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政协委员就公众关心的保障房建设、准入分配机制、加强引进管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其中,为了缓解资金压力,“住房保障银行建设”成为最新的奇葩提案。
该提案来自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房地产研究中心前主任、住建部专家委员会住房组成人员张瓋铭,“我们将设立中国住房保障主力融资渠道——中国住房保障银行,贷款住房保障金。” 他说。
他还建议国家不对该银行征收营业税,也不征收所得税,使该银行能够吸收和吸收存款,然后进行低价放贷,维持低价钱和微利经营。
融资难:必须建立专业的融资渠道
在上述发布会上,政协委员、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刘克崃再次强调了住房问题的重要性。 他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温总理在总结实务和后勤年的任务时,有两处在许多文案中提到了住房建设情况、实务进展,以及下一年的任务和需要处理的一些突出问题。
保障房融资难是这些问题中的“主引擎”。 今年,国家将继续大力推进保障房建设,新开工保障房700万套以上,基本建成500万套以上,这意味着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工程量将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地方保障房资金的枯竭尚未得到处理。
张骯铭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拆解,保障性住房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可以出售的廉价住房,称为经济适用房,其资金问题是,出售住房后,资金是否可以很快收回。 另一种方式是租赁保障房、廉租房、公租房,这个资金问题比较严重,因为它不是出售的,资金很快就收不回来。
由此产生的两个大问题是大量资金的沉淀和资本市场融资的高价格。
比较这个问题的处理,他认为目前的资金来源是政府、市场、社会各占一部分,但主力融资渠道非常不足。 在市场利息高、公积金来源有限、政府资金来源也有限的情况下,组织应设立中国住房保障银行处理资金来源问题。
这个观点得到了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学部长李稻葵的赞同。 他说,保障房不是各级地方政府一次性不重复的财政支出,而是各级地方政府的资产。 如果建设得好、管理好,它将成为各级政府长期持有的财政收入来源,这可以部分取代目前各地方政府出让土地获得“快钱”的公共财政基础,也可以完全取代。
“保障房的保障对象,至少对大中型城市来说,最重要的保障对象是三明治层,很多不是福利层,不是生活非常困难的这部分家庭。 当然,这部分家庭需要支持、保障,需要去扶贫。 ”李稻葵说。
李葵表示,保障房如果要作为地方政府长期持有的资产经营,保障房建设标准必须适当提高,保障房融资渠道也必须拓宽,包括资本市场在内,动员全社会全方位,民间投资者进入保障房投资 当然,也要明确各种权益、各种条文,可以与地方政府共同拥有保障房的产权,地方政府可以从未来租赁住房的收入中偿还现在的投资者。
制度设计:房地产问题的“解毒剂”
解决保障房资金短缺问题只是保障房问题的一个方面,保障房需要在国家层面建立融资、运营等多方面可行的新机制,重构我国政策性住房金融政策体系。
李葵表示,如果说去年2月以来发布的各种限购令是对房地产市场的“退烧药”,那么保障房的制度建设可能是房地产当前问题的“解毒剂”,这涉及到长期以来房地产体制快速发展的重要制度设计,远远超出了建设问题。
“保障房的建设至少涉及三个方面。 与整体改革相结合,与保障房建设、融资和市场相结合,与保障房建设和整体住房体制改革相结合。
刘崃也提出了体系设计的问题,说目前的体系设计不明确,人群划分、需要房子的划分和房子的划分不充分。 对此,两者都需要调整。
政协委员、中国人寿保险(集团)企业原会长杨超提出顶层设计问题,他说:“从去年开始,全国各地正在大规模推进保障房的建设,人们关心的是第一个建设。 二是招聘;三是管理。 这三个副本涉及许多问题,包括顶级设计问题。 ”
他在今年政协的提案中提出研究保障室的顶层设计。 在国内许多地方,所谓的“顶级设计”只是设计了保障形式,例如“产权与实物”的保障模式变更为“采用权利与货币补贴”模式。
杨超还呼吁,政府应加快保障房立法。 “政府的作用非常重要,最重要的是如何立法,使保障房建设真正走上法律轨道,保障房建设顺利推进,人民真正满意,经济实惠。 ”
标题:“政协委员建议:组建中国住房保障银行”
地址:http://www.chinaktz.com.cn/zhgnzx/2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