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金融时刊坚持服务资本市场大局,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资讯 > “2月新增贷款7107亿元 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可期”

“2月新增贷款7107亿元 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可期”

2021-06-11 08:40:01 / 来源:网络转载/ 浏览次数:

经过记者万敏从北京出发

3月9日,央行公布的2月份金融统计数据显示,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107亿元,低于1月份的7381亿元。 同时,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中公司短期贷款增加3370亿元,占当月新增贷款的47%左右,中长期贷款依然疲软。

当天,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2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农户)比去年同期增长21.5%,创2002年末新低。 “诉求不足是贷款下降的首要原因。 ”渣打银行经济解体师李炜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说。

经济衰退的诉求减弱

央行发布的消息显示,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10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730亿元。 分部门看,住房贷款增加65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2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25亿元。 非金融公司和其他部门贷款增加643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37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784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106亿元。

“两个要素重叠了。 另一方面,银行一般受存款比率的限制,中小银行也有资本充足率的限制,放贷能力和意愿不足。 另一方面,经济诉求减弱,经济下滑削弱了信用诉求。 从银行基层反映的业务情况来看,与往年1、2月出现的放贷高峰情况相差甚远。 ”。 中国银行战术快速发展部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分解师周景彤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

“2月新增贷款7107亿元 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可期”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俄勒冈在当天发表的简短评论中表示,当月公共贷款结构与上月相似,仍为“短贷”,新增的中长时间贷款比上个月减少,这说明公司盈利前景依然不佳。 受房地产市场依然低迷、住宅成交量不高的影响,当月新增居民贷款依然低迷。

在存款方面,2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1.60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644亿元,非金融公司存款增加8941亿元,财政存款增加1218亿元。 外汇存款余额316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8.7%,当月外汇存款增长271亿美元。

周景彤认为,存款的增加将提高银行的放贷能力,银行“用存款组成一定的贷款”,有存款就可以放贷款。 随着年后资金回流,负利率转为正,出现资金从银行理财转为储蓄存款的趋势。

近几个月,人民币存款均保持低增或少增的趋势,银行受存款比率限制,放贷能力和意愿减弱,但存款增长为信贷扩张奠定了基础吗? 社科院经济学博士付立春认为,2月份存款增长将缓解银行放贷能力,同时随着负利率转正,居民存款积极性将提高,银行将能拿钱放贷,一定会有所缓解。

货币政策微调放松

据国家统计局周五公布,2月份居民费用指数( cpi )较去年同期大幅下跌3.2 ),为去年6月以来的最低位。

中金企业当天的报告显示,1-2月信贷数据显示,央行对信贷供给监管仍很严格,对货币宽松态度谨慎,但在今年通胀下降、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货币总量宽松的大方向已确定。 2月份的cpi如期下降,进一步给央行总量宽松带来了空之间。 该机构认为,“今年也将法定存款基准下调2~3次,如果信贷诉求出现大幅下跌迹象,央行有可能直接下调贷款基准利率。”

“2月新增贷款7107亿元 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可期”

今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的实务报告中也提出“必须切实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价格”。 但是,对于央行是否有可能降低贷款利率,拆船者持不同看法。 周景彤认为,降低贷款利率的不对称性降息符合社会对当前银行高存款信贷差距的争论,但仅从存款信贷差距来看,中国商业银行的利率差距水平在国际上处于中等水平,降息时机还没有到来

“2月新增贷款7107亿元 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可期”

2月底,广义货币( m2 )余额为86.72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0%,高出0.6个百分点。 狭义货币( m1 )的余额为27.03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3%,高出1.1个百分点。

过去一周,银行间流动性明显改善,7天回购平台利率降至3%以下,为年5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巴克莱资本认为,随着通胀放缓和经济增长放缓,央行可能会面临来自其他政府机构的更大微调流动性和政策压力缓解。

标题:“2月新增贷款7107亿元 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可期”

地址:http://www.chinaktz.com.cn/zhgnzx/2278.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免责声明:本篇的内容是在网上转载的,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看了又看的资讯

心灵鸡汤:

中华经济时刊网介绍

中华金融时刊关注上市公司及银行、券商、基金、保险、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新闻资讯采集报道范围涵盖宏观政策、经济数据、资本市场运行、上市公司及各类金融机构动向。长期以来,中国证券报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专业、客观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在资本市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公信力,发挥着引领预期、一锤定音的作用。着力增加有效信息,注重市场报道实用性,方便受众把握宏观政策和市场走势,及时了解国民经济和证券市场各层面信息,为投资决策提供有效参考;致力于促进资本市场健康、高质量发展,积极发挥舆论监督功能,维护投资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