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39字,读完约3分钟
7月11日(记者宋丽) ) 7月9日,深圳市发布全国首个中医药系列标准和规范,中药饮片和配方被数字化编码成为中药材的“第二代身份证”。 虽然中药行业的制度规范等方面存在较大缺失,但中投顾问医药领域的郭凡礼研究员指出,这一标准和规范有创新之处,但只是“花形”,实际效果不大,中药行业的根本政策规范依然缺失。
第一批医药“身份证”填补市场空白
深圳于年9月提出制定《深圳经济特区中医药系列标准与规范》,9日召开面向深圳市中医院及中药材生产经营公司的动员大会,标志着该标准与规范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上述标准和规范共有三本,包括《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设置标准和行政许可实施办法》、《中药饮片与处方编码规则及其应用》和《中药处方与配药技术规范》。
记者招待会上获悉,上述标准和规范是深圳医疗机构、卫生行政、中医药管理、卫生监督、药品流通、市场管理的领域标准。 这也是全国首次出台的中医药系列标准和规范的地方标准。
标准和规范中最大的亮点是,以数字化为切入点,自主开发了一套中药饮片编码和中药编码规则,用简单的数字语言编码标识(条形码)表达了繁琐杂乱的中药名称。 “一物一名”、“一名一码”、物、名、码统一,1298种中药饮片和703个处方均固定,具有唯一的“身份代码”。
编码规则组长、深圳市卫生人口计生委中医廖利平处长表示,只有中药饮片固定的唯一数字编码,才能与医院的his系统很好地配合实现中药的数字化、新闻化。
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指出,目前我国每种商品都有条形码,药品是特殊商品,不例外。 西药、中药品种都有条形码标识,只有中药饮片,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为此,深圳进行了中药饮片与中药配方编码系统的研究,明确了其编码规则,宣传采用,在全国填补了空怀特。
研究员:标准和规范“作秀”成分较多
但是,光靠编码的“身份证”不太能处理中药市场的问题。 例如,中药价格剧烈波动的问题,仅靠康美药业等民营公司承接编制的中药价格指数无法充分发挥控制作用; 例如,近几个月来,广东省十多家中药饮片厂家被回收了gmp证书,中药质量控制问题频发,但未能得到有效处理。
中投顾问医药领域研究员郭凡礼在接受《每日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全国首次,但意义并不大。 “虽然将生药做成条形码型,进行了数字化和创新,但实际上对顾客来说对药品质量没有任何影响。 个人觉得“秀”的成分可能在增加。 ”
郭凡礼说,药品必须监管,这是毫无疑问的。 中药行业的许多制度需要完善,如中药材定价机制、价格核算、质量监督等,这些最基本的政策和规范目前都没有,现在这些都成了“花架子”。
新医改前几年国家开始重视中药材,但前期有关中药材的制度和法规都缺乏空。 之后,又出台了《中药品种保护条例》、《中药品种指导大体》,最近的是国务院发布的《中药材快速发展指导意见》。
郭凡礼还指出,这些政策对中药市场略有规范,但基本上空不够,如质量好坏的监管、定价和定价核算标准非常重要,最需要国家关注。
标题:“深圳出台首个中医药标准 或实际作用不大”
地址:http://www.chinaktz.com.cn/zhgnzx/1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