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金融时刊坚持服务资本市场大局,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资讯 > “农发行:部分地区“卖粮难”缘于托市收购启动不畅”

“农发行:部分地区“卖粮难”缘于托市收购启动不畅”

2021-06-08 00:32:02 / 作者:冼承志/ 来源:中华金融时刊/ 浏览次数:

本篇文章2306字,读完约6分钟

经过记者杨井鑫从北京出发

在夏季谷物收购高峰期,一些地区的农民有时抱怨“卖粮食难”。 在《每日经济信息》以前的报道中,一个地区粮食局将这类问题的核心之一归结为银行“收购资金不足”。 为此,记者赴中国农业快速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就今年夏天粮食收购中发生的相关问题采访了农发行总行相关负责人。

农发行客户朱远洋总经理告诉记者,今年的市场收购起步明显较晚,是部分地区“粮食难卖”的原因之一。 “往年由市收购开始于5月末,但今年到6月20日为止,各地相继开始。 ”他说。

“粮食难”背后的逻辑

俗话说:“手里有粮食,心不慌。 ”。 但是,这对于不能出售粮食的农民来说是个例外。 事实上,朱远洋作为主要负责粮食收购资金融资的农发行客户之一的总经理,曾预想安徽、河南等地会发生“售粮难”的情况,但不是前面提到的“市场波动”、“资金不足”等表面原因。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粮食市场的供给没有根本变化,粮食费也基本没有变化。 也就是说,今年粮食市场的供给和诉求与去年相差无几。 ”朱远洋认为,比较分解后,市场各因素变化不大,无法解释“粮食难卖”的理由。

基于此,他认为,今年的“粮食难”仍有可能归结为国家宏观经济下行,由此引发的心理预期引发了这一现象。 他解释说,市场低迷的现实给公司带来了粮价下跌的心理预期,许多公司没有急于进入市场。 并且,由于对粮食价格召回的心理预期,农民急于出售粮食,造成了“粮食销量大、产量少”的市场暂时失衡。

“通常,粮食价格上涨时,农民不会着急,反而会舍不得卖,期望以更高的价格出手。 相反,当粮食价格有望被召回时,农民会急于出售粮食,市场上会出现“难以出售粮食”的现象。 ”朱远洋说。

农发行的“双重作用”

作为国家政策性银行,农发行目前具有“双重作用”。 在政策性收购中,农发行是唯一的资金支持银行,体现了其政策性。 在粮食市场性并购中,农发行和其他商业银行的作用一样,风险控制居首位。

“农发行是2004年的粮食改革,已经度过了大包大揽的阶段。 国家对粮食市场性并购采取多元化、多渠道并购战略。 》朱远洋告诉记者,2004年,国务院作出开放粮食收购市场、放开粮食收购价格的重大决定。 “在市场正常的情况下,公司有钱就收粮食,没钱就不能收。 而且,农业发行对各种市场主体的支援也必须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才能融资。 这和其他商业银行的作用一样。 ”

“农发行:部分地区“卖粮难”缘于托市收购启动不畅”

“例如,某县有5家粮食收购公司,其中只有3家赚钱。 那么,农发行只借给这三家公司,保证农民收购粮食,另外两家公司拿不到贷款。 ”朱远洋表示,农发行贷给粮食收购公司也是风险控制的前提,部分粮库“资金不足”的说法不成立。

据统计,目前国家粮食局共有13000家粮食公司,而农业发放贷款提供的公司只有2600家。 朱远洋记者表示,“粮食难卖”的根本原因不是农发行,“资金不足”也不是农发行的问题。 在今年的情况下,处理问题最后需要政府插手。 “如果所有粮食收购公司都不赚钱,也不收粮食,政府就应该‘出手’。 政府通过管制来吸引市场,让市场吸引公司粮食。 通常,政府按市场价格领取粮食,最终进入国库,资金完全由农发行提供。 ”

“农发行:部分地区“卖粮难”缘于托市收购启动不畅”

通过市场收购启动不顺利

理论上,在粮食市场“不正常”的情况下,政府必须“出手”管制,启动粮食收购的最低价方案。 朱远洋表示,与往年相比,今年市场并购起步稍晚,这可能是“粮食难卖”的原因之一。 朱远洋表示,市场收购将减少市场供应,提高市场食物价格,有助于食品价格的稳定。 “如果委托市场收购开始,粮食价格就不会再下跌了。 粮食收购公司将改变心理预期,开始粮食收购。 ”

“农发行:部分地区“卖粮难”缘于托市收购启动不畅”

但是,今年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一些变化超出了市场预期,委托收购市政府开始“迟到”20多天。 “5月末,包括农发行在内的机构研究认为,今年可能不会大范围开始市场收购,但5月cpi数据公布后,风向发生了变化。 目前,6个夏粮主产区省份均已启动预案。 ”。 朱远洋表示,往年,托市收购始于5月底,但今年托市收购直到6月20日才在各地陆续开始。

“农发行:部分地区“卖粮难”缘于托市收购启动不畅”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政府公布了以县为单位粮食价格比市场价格低三天的预计方案。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相关人士表示,在托市启动的过程中,粮食价格低于托市价3天后,预案往往会上报中储粮审批,中储粮可能需要几天才能最终落实。

朱远洋表示,今年的农发行在粮食收购资金支持方面已经做了详细的规划,市场性小麦收购量将增加760亿斤,政策性收购将增加300亿斤。

严重的灾害阻碍收购

另外,《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今年安徽、河南等地发生“粮食难”,除了地区粮食改革滞后的原因外,还有可能是今年粮食灾害严重。

据悉,今年安徽北部、河南南部、江苏部分地区发生大部分赤霉病,产出的粮食不能成为人们的口粮,也不能成为饲料(病菌通过家畜传染给人)。 目前安徽省统计的灾害粮食超过15亿斤,国家粮食局已经向国务院报告了此事。

农发行客户副社长张明旭表示,迄今为止,国家没有对患赤霉病的小麦提出收购方案,也没有提出收购标准。 “遇到这样的事件,公司不敢收,老百姓着急卖,也加剧了‘粮食难’。 》记者了解到,安徽芜湖陶辛镇地区大范围发生赤霉病,10%~20%的农户因粮食质量问题被经纪人拒绝。 同样的情况在河南、江苏也有发生。

“这种赤霉病比较严重,目前只能作为工业酒精使用。 ”张明旭说,在政策确定之前,粮食收购公司和银行也没有办法。

记者了解到,关于赤霉病感染地区的粮食收购工作,需要国家单独制定政策加以应对。 目前,由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国家粮食局等多个部门组成的国家夏粮收购调查队到安徽、河南、河北等灾区进行调查。

标题:“农发行:部分地区“卖粮难”缘于托市收购启动不畅”

地址:http://www.chinaktz.com.cn/zhgnzx/1393.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免责声明:本篇的内容是在网上转载的,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看了又看的资讯

  • raw是什么意思_raw是什么意思英语

    储能逆变器 什么是Raw? Raw在英语中有多种含义,但在摄影和食品领域中最常见的意思是“未经处理的”或“未加工的”。它指的是未经修改或处理的原始物品或数据。 Raw在摄影中的意

  • 矿用车辆自动清洗装置出现水位异常,怎么解决?

    矿用车辆自动清洗装置 是治理现场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工地进行环保工作和建设环保单位的重要设备。一项工程洗轮机配有专用蓄水池,工作时,蓄水池的水位要达到一定的标准,

  • 品牌营销:新时代的商业艺术

    一、 品牌营销 的新时代意义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品牌营销已成为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品牌营销不仅是对产品和服务的推广,更是对企业文化和价值的传播。成功的品牌营

  • reportage是什么意思_

    什么是reportage? Reportage是一种新闻报道的形式,通过文字、图片或视频等多种媒介方式,对社会事件、现象或人物进行客观、详实的描述和分析,以便为公众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 它

  • win7查看gpu运行状态_win7查看gpu使用情况

    空压机 如何查看win7的GPU运行状态? GPU(图形处理单元)是计算机中负责图形处理的重要组件,它对于游戏、图形设计和视频编辑等任务的运行至关重要。想要了解win7中GPU的使用情况,

  • qq音乐官网_qq音乐官网网页版

    仓库出租 什么是QQ音乐官网网页版? QQ音乐官网网页版是中国最大的在线音乐平台之一,由腾讯公司开发和运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网上收听音乐,QQ音乐官

  • presentation结尾_presentation结尾怎么说

    如何合理地结束一个presentation 结束是一个presentation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能够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如何合理地结束一个presentation呢?下面将介绍几个方法: 1. 总结主要观点 在

  • 冷轧不锈钢板与热轧工艺的区别

    不锈钢板 304不锈钢板 316L不锈钢板 不锈钢板加工 不锈钢板 304不锈钢板 316L不锈钢板 316L不锈钢板 不锈钢板 304不锈钢板 哈氏合金 钴基合金板 哈氏合金板 镍基合金板 钛合金板 高温合金

  • “中国制造业PMI调查将扩大样本量推出细化数据”

    本网北京1月31日消息,记者刘铮(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31日宣布,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 pmi )的调查发布工作,逐步扩大样本数量,尽快发

  • ““末日经济”来袭 中国版“诺亚方舟”受捧”

      记者卓志强胡春晖 赵本山和弟子小沈阳有个有趣的段子。 在《不差钱》的故事中,沈阳先生说:“人的一生中最痛苦的事就是人死了也不花钱。” 赵本山马上反驳了。 “你知道人生

中华经济时刊网介绍

中华金融时刊关注上市公司及银行、券商、基金、保险、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新闻资讯采集报道范围涵盖宏观政策、经济数据、资本市场运行、上市公司及各类金融机构动向。长期以来,中国证券报为广大投资者持续奉献权威、专业、客观的财经证券新闻资讯,在资本市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公信力,发挥着引领预期、一锤定音的作用。着力增加有效信息,注重市场报道实用性,方便受众把握宏观政策和市场走势,及时了解国民经济和证券市场各层面信息,为投资决策提供有效参考;致力于促进资本市场健康、高质量发展,积极发挥舆论监督功能,维护投资者权益。